透过隐喻的棱镜:美国和英国关于乌克兰冲突的政治话语的案例研究
Through the prism of metaphor: a case study of the US and UK political discourse on the Ukraine conflict
Svetlana Tsirkunova
Intro
语言单位并不是清白的(innocent)。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一直在利用这一现象。语言作为社会压力的一种手段,一直是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各学科关注的焦点。认知语言学是一种有助于识别和分析隐藏意识形态的语言理论,它揭示了概念隐喻的意识形态维度。在本文中,我们采用了Van Dijk (1998, p. 8)对意识形态的定义:“一个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社会表征的基础……”
这意味着意识形态允许人们,作为群体成员,组织大量的社会信仰,关于什么是情况,好或坏,对或错,对他们来说,并采取相应的行动(Van Dijk, 1998)。
批评语篇分析(CDA)为解读概念隐喻所体现的深层思维方式提供了分析方法。传统上,政治话语为这类研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美国和英国的网络媒体对乌克兰冲突的报道也不例外。识别新闻报道和评论文章中的隐喻表达提供了一种将现实与现实区分开来的手段-正如所描述的那样,换句话说,利益集团为维持意识形态控制而创造的现实。
在美国和英国媒体上,乌克兰的冲突被描述为“亲俄骚乱(pro-Russian unrest)”,需要国际社会的干预。美国在线媒体将亚努科维奇放弃加强与欧洲关系的协议作为冲突的起点。这个国家随后分裂成两派,一派支持与俄罗斯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另一派则寻求与欧洲合作。亚努科维奇因不愿妥协而被赶下台。在克里米亚举行的公投被宣布违反了国际法,其结果据称是有争议的。
不久之后,美国总统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授权对被视为侵犯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或窃取乌克兰人民资产的个人和实体实施制裁。第一轮制裁以及其他几轮都是由美国政府发起的。然而,从理论上讲,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应由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承担。《联合国宪章》第四十一条规定:
“安全理事会得决定为执行其决议而采取非使用武力之措施,并得号召联合国会员国实施此项措施。”在某些情况下,安全理事会可以采取制裁,甚至授权使用武力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2015).
《联合国宪章》(UN Charter)的任何条款都没有规定,美国或欧盟有权在没有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实施制裁。美国总统的决定是否可以被视为违反国际法的问题不是本研究的目的。
任何国际冲突的固有部分都是旨在操纵对手和公众的信息战。美国和英国的网络媒体将俄罗斯卷入这场冲突描述为一场“混合战争”,一场结合了多种工具的行动。信息战就是其中之一:这种对当地和全球舆论的操纵的实际使用,是俄罗斯战略传播的主要特征,在导致俄罗斯于2014年3月吞并克里米亚的事件中是显而易见的(欧洲领导网络,2015)。
另一方面,美国国会通过的第758号决议宣布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和信息战争,声明
[…]众议院呼吁总统和美国国务院制定一项多边协调战略,以生产或以其他方式获取并向拥有大量俄语人口的国家分发俄语新闻和信息,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内容交付平台…。
这种“生产、获取和传播新闻和信息的策略”可以通过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为政府所遵循的政策提供理由。本文的重点是确定在美国和英国的网络媒体中用来描述美国国际政策的隐喻解释,解释它们产生的隐喻模式和效果,并描述这些模式可能揭示支撑和告知这一政策的价值观。
文献综述
比喻意义无处不在。隐喻作为比喻语言的一个范畴,是建立在词义常规引申的基础上的。过去几十年的广泛研究表明,隐喻模式不仅仅是语言上的,因为它们反映了认知模式。隐喻是基于一种概念结构对另一种概念结构的投射,这被称为映射 (mapping)。
隐喻映射 (metaphoric mapping):两个概念领域(源领域 source domain和目标领域 target domain)之间的单向关系,在两个领域结构的特定元素之间建立联系(映射 mapping)。这种概念联系可以进一步体现在隐喻表达中,源域形式的语言使用者指的是目标域的相应方面(Dancygier & Sweetser, 2014)。领域是一大块概念物质,它要么包含要投影到另一个领域的结构,要么接受这样的投影(Dancygier & Sweetser, 2014)。
一些语言学家将隐喻描述为框架之间的映射(Croft & Cruse, 2004;沙利文,2013)。隐喻也可以被描述为“不易接近或主体间”的领域(目标领域)与更容易接近或主体间的领域(源领域)之间的映射(Dancygier & Sweetser, 2014)。为了使映射成为可能,源域和目标域需要具有匹配或共享的帧结构。在语言隐喻中出现的隐喻表达唤起了概念隐喻,最近的研究表明,概念隐喻 (conceptual metaphor) 是一种独立于认知现象的语言(Boroditsky, 2000;马特洛克,2004;Casasanto & Dijkstra, 2010;Williams & Bargh, 2008;Jostman, Lakens, & Schubert, 2009)。
任何比喻范畴的目的都是说服读者接受某种观点。隐喻也被视为,因为它有助于创造认知解释,形成对相关问题的预期意见。隐喻可以服务于说话者的目的,因为同一目的域的不同源域的隐喻表达可以允许不同的推断。隐喻的这一功能在政治话语中得到了广泛的利用,在政治话语中,从纯粹的装饰修辞到意识形态立场,隐喻解释的选择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网络媒体在报道乌克兰冲突时的政治话语也不例外。
概念隐喻分析(Conceptual metaphor analysis, CMA, Lakoff & Johnson, 1980-2003)提出了检测自然化的意识形态刻板印象或模式的方法。利用语言学和批评语篇分析中的认知方法,CMA为解码语言单位的潜在意义提供了一个视角。这种观点的基础是,任何情景都可以用多种方式概念化,但每种情景的语言单位必然会编码一种特定的思维模式。CMA为隐喻表达的识别和分类提供了理论框架。
Andrew Goatly声称,我们的概念化,因此,我们的行为无意识地偏向于服务于既定权力的利益(Goatly, 2007)。他的关键论点是,隐喻模式的重建允许对影响个人、社会和政治行为的潜在意识形态进行解码(Goatly, 2007)。
隐喻在创造和再现意识形态刻板印象中的作用是决定性的。T. Van Dijk声称,意识形态的刻板印象,如种族不平等或群体主导是一种权力滥用的形式,媒体话语是其复制的最有效手段之一(Van Dijk, 2006)。
运用CMA来理解美国外交政策是由Lakoff(2004)提出的。他认为,美国的政策是建立在“世界是共同体”模式的世界观基础上的。在这个社区中,有维持社会关系的“国家-人”,包括邻居和朋友,敌人和流氓国家。军事力量是必要的“警察”社区。“成熟即工业化”的比喻允许“国家-成人”/“国家-儿童”的划分。这种划分与“严父”模式有关,这种模式受到传统保守价值观的影响,支持这种道德体系是最高价值,而“严父”必须教他的孩子分辨是非(Lakoff, 1996, 2002)。本文的目的是确定在这一概念体系中赋予俄罗斯的角色,并考虑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数据和方法论
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美国和英国在线媒体中用于呈现美国在乌克兰冲突中的政治参与的最有效的隐喻模型。对这些模型的分析允许对隐藏的意识形态进行解释。
首先,构建了一个关于所研究主题的小规模文本语料库,其中包括约30,000个单词。由于这种方法允许在语料库中手动搜索最具生产力的隐喻,因此在语篇分析和CMA框架内的研究中经常采用这种方法(Charteris-Black & Musolff, 2003;burns, 2011),这就是为什么这种方法被用来实现上述目标。
文本语料库包括网络媒体报道,如
媒体将理性说服与情感诉求结合起来。两者都结合了文化上根深蒂固的认知模式和概念化的个人、社会和文化经验(Charteris-Black, 2011, p. 21)。
这些文字摘自《金融时报》、《华盛顿邮报》、《每日野兽》、《纽约时报》、《福布斯》、《今日美国》、《华盛顿时报》、《卫报》、《每日电讯报》、《经济学人》和《每日邮报》的网站。我们研究了美国对乌克兰外交政策的评论文章和报道文章,以确定最常见的隐喻模式,而没有解决英美两国隐喻表达模式之间的文化差异问题。
隐喻表达的识别是基于Pragglejaz Group (2007) (MIP)开发的程序。它是识别语篇中隐喻表达的一种明确而可靠的方法。该机制需要确定文本中语言单位的语境意义,然后确定该单位是否具有更基本的当代意义(即更具体,与身体行为相关,更精确,或历史更古老)。如果词汇单位的语境意义与基本意义形成对比,那么它可以被标记为隐喻,但如果与基本意义相比较,则可以被理解(Pragglejaz Group, 2007)。
例如,“美国对俄罗斯政策的目标似乎是增加经济痛苦,直到普京总统让步。(The goal of the U.S. policy vis-avis Russia appears to be to increase the economic pain until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backs down)”(华盛顿邮报2014年8月7日) “pain”这个词的意思是“由疾病或受伤引起的非常不愉快的身体感觉;精神上的痛苦或苦恼”(牛津词典,2015)。在这个上下文中,这个名词描述了旨在削弱经济的措施所导致的经济恶化。因此,由于上下文意义“[…]与基本意义形成对比,并且可以通过比较来理解”(Pragglejaz Group, 2007, p. 3),因此可以将其标记为隐喻性的。
所研究主题的文本是从网站上提取出来的,并保存在Scribble Library。通过遵循MIP程序(Pragglejaz Group, 2007)对它们进行了分析,并确定了语言单位的隐喻意义。然后根据所识别的概念隐喻对其进行编码,解码潜在的意识形态价值。
结果
人们甚至国家在特定情况下的行为方式取决于对特定情况的理解方式。然而,由于我们不能直接访问我们的概念化系统,解码这一系统的机制的重要性,特别是由认知语言学和CMA提供的,不能被高估。因此,分析美国人对外交政策的理解方式,可能有助于了解这一政策是如何实施的。
本研究表明,网络新闻中最常用的概念隐喻是World is Community(世界是一个共同体),这意味着邻居、朋友和敌人的存在。根据Lakoff(2000)的说法,这个比喻总是被用来为美国卷入冲突辩护。国际关系被视为需要保护的社会关系,其成员应始终考虑到这一点:
- 欧盟将站在邻国和合作伙伴一边。(注29) 作为一个共同体,国家可能对被认为是反社会的行为表示反对。
- 在法国的支持下,这位英国领导人还要求将俄罗斯赶出由全球大国组成的八国集团会议,届时他将与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内的其他世界领导人于周一在海牙举行核安全峰会。
任何损害或破坏共同体完整性的企图都构成严重危险。
- 在未来几天和几周内,我们将面临俄罗斯的报复行动,以及分裂和暴露欧盟脆弱性的企图。
这里隐喻系统的一个固有部分是“国即为人”的隐喻。
- 共和党决策者寻求措施扭转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吞并,而奥巴马总统含糊地说制裁改变了普京的“计算”(the Daily Beast, 2014年5月13日)。
“这是国际社会隐喻的一部分,其中有友好的国家,敌对的国家,流氓国家等等”(Lakoff, 2004, p. 69)。这个比喻为卷入冲突的正当性奠定了基础,因为美国人被告知战争不是针对人的,而只是针对这个人(Lakoff, 2004, p. 69)
- 这表明他(普京)显然是一个绝望的人,愿意与乌克兰和欧洲彻底决裂,冒着加速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的风险(福布斯,2014年3月1日)。
共同体的成员有自己的个人利益,但遵循这些利益可能不会得到其他成员的认可。
- 欧洲外交官希望对此次谈判保持高度机密,因为他们担心,在未来几天和几周内,俄罗斯将利用欧盟内部不同的经济和国家利益,分裂西方国家对乌克兰危机的反应。
- (福布斯,2014年4月4日)由于欧洲大部分地区都对俄罗斯的能源资源心存感激,美国几乎找不到合作伙伴,尽管有一些盟友的口头支持。
当成员的利益不一致或冲突时,就可能出现紧张局势。
- 随着欧盟领导人加大对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制裁力度,并将乌克兰纳入西方政治集团,加深与俄罗斯的根本分歧,本周全球股市的反弹可能会受到考验。
在这个社区里没有平等可言,因为有些成员似乎高人一等。根据Lakoff(2004)的说法,国际社会是由“国家-成人”和“国家儿童”组成的。“成熟”的程度决定了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超级大国获得了教育和约束“发展中”国家的权利:
9.西方不能也不应该视而不见(The Telegraph,2014年3月18日)。
10.最初,欧盟领导人言辞坚韧,警告俄罗斯不要加强对克里米亚的控制,敦促普京将所有军队撤出乌克兰半岛。
在“教育”过程中使用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是制裁(sanctions)。制裁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惩罚手段:
11.制裁是一种工具,而不是一种战略。就像军事力量,外交和经济援助一样,制裁需要与其他工具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战略(The Daily Beast,2014,5月13日)。
“制裁就是惩罚”的比喻意味着俄罗斯应该为其行为受到惩罚:
12.然而,潜在的国会制裁似乎已经让莫斯科采取了行动(《卫报》,2014年12月15日)。
这些制裁可能被比喻为体罚,旨在造成痛苦:
13.但俄罗斯正在为它所认为的额外军事安全付出沉重代价。制裁代价高昂,随着时间的推移,伤害会更大(福布斯,2016年2月17日)。
14.众议员亚当·希夫.称制裁是“重要的一步”,但他说,最终奥巴马将不得不打击俄罗斯的关键商业部门,让普京感受到真实的痛苦(《今日美国》,2014年4月28日)。
根据Lakoff(2004)的说法,一个国家的成年人可以教育和管教任何一个国家的孩子,如果他行为不端的话。共同体应该培养的主导价值观是“道德力量”:
15.北约秘书长对普京说:“不要考验我们”(The Daily Beast,2014,9月15日)。
从这些角度来看,俄罗斯必须被视为一个民族的孩子,但这项研究揭示了该国在网络媒体中的不同形象:
16.俄罗斯仍然--从骨子里感觉自己--是冷战中屈辱的失败者。大国对其他大国宽宏大量是明智的,因为它们永远不会长期处于弱势(福布斯,2014年9月1日)。
17.帝国希望恢复它的最佳状态(福布斯,2014年11月24日)。
18.但俄罗斯并非如此,只是一个厌倦了被无知的局外人羞辱和摆布的主要地区大国(《每日邮报》,2014年3月2日)。
19.随着华沙条约国家抛弃北约,俄罗斯经历了一代人的耻辱,前苏联波罗的海国家在其伤口上撒了更多的盐(The Telegraph,2014,3月18日)。
这些例子展示了俄罗斯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大国,在苏联解体后,面临着经济困难时期,正在努力恢复其以前的地位。
俄罗斯的这一形象与一个需要被教导明辨是非的民族儿童的角色无关;相反,它可以根据Lakoff提供的隐喻系统中没有的民族竞争对手的隐喻来定义(2000年,2004年):
20.通过违反条约,普京发出的信号是,在俄罗斯90年代软弱时期签署的所有协议都是无效的。(福布斯,2014年3月1日)。
21.但在1914年之后的世纪,意外后果的风险应该足够明显--因为大国冲突卷土重来的威胁越来越大。通过谈判结束危机的压力至关重要(《卫报》,2014年4月30日)。
22.奥巴马政府可以也应该采取类似的战略,以俄罗斯为代价最大限度地利用美国能源(福布斯,2014年4月4日)。
23.美国对克里米亚的态度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双重标准。或者他们对失去使用塞瓦斯托波尔港口感到愤怒?(《每日电讯报》,2014年3月19日)。
24.布鲁塞尔和华盛顿制裁了参与收购的个人,几个月后又制裁了俄罗斯石油公司等俄罗斯能源和金融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与乌克兰有什么关系还是个谜.(福布斯,2016年2月12日)
这个国家-对手的隐喻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了乌克兰冲突;换句话说,制裁-惩罚的隐喻不再能再现美国作为“落后孩子的严父”的形象。作为对手国家施加的惩罚的制裁一词获得了另一个富有成效的隐喻模式“国际事务就是战争”的新含义:
- 普京还将看到其后院的军事集结,巴统港也可以作为重要的军事资产(福布斯,2014年3月1日)。
- MH17航班被击落升级了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的外交战,并使这种情况更有可能发生,因为它可能导致对俄罗斯政府的更多制裁和法律的行动(每日野兽,2014年7月18日)。
根据Lakoff(2000,2004)的说法,这一模式总是被用来描绘一场正义战争。这种场景通常涉及恶棍,受害者和英雄等角色。在目前的冲突中,乌克兰被分配为受害者的角色,而俄罗斯被描述为罪犯:
27.你对一个充满怨恨,不信任,全副武装,欺凌和违法-但不是复仇主义者-俄罗斯的描述是准确的(经济学人,2015年2月28日)。
28.对这种威胁最温和的反应是切断对乌克兰的能源供应;更有可能的是无休止的军事冲突和小规模的领土争夺,这将消耗乌克兰的资源,消除任何繁荣的希望;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征服乌克兰(经济学人,2015年2月28日)。
这场“正义之战”是由美国及其盟友宣布的,他们扮演着英雄的角色:
- ……欧盟方面任何软弱的迹象,或者任何暗示它缺乏惩罚俄罗斯违反国际法最基本准则的意愿,都只会鼓励普京。
30.这里的受害者是乌克兰和其他一些后苏联国家:还有很多其他飞地,或前附庸,现在生活在恐惧中,害怕受到普京的“保护”(The Telegraph,2014,3月18日)。
然而,从“敌对国家”的隐喻来看,“正义战争”的最终目标并不那么明确。在研究材料中揭示的另一个隐喻模型是“外交政策是一盘棋”,有它的参与者、战略、行动和结果:
31.地缘政治棋盘似乎迫切需要大胆的新举措(金融时报,2014年12月8日)。
32.自2012年通过《马格尼茨基法案》以来,俄罗斯和西方一直在玩一场针锋相对的游戏,制裁经济部门或个人。(福布斯,2016年2月12日)。
33.俄罗斯倾向于对西方做出反应,而不是成为先行者(福布斯,2016年2月12日)。
结论
美国和英国网络媒体提供的概念模型乍一看似乎相当传统。在当前致力于乌克兰动荡的政治话语中,有三种隐喻模型占主导地位。
在所研究的材料中,最具生产力的模型是世界是共同体。共同体被描述为认识到其道德规范,其中之一是“道德力量”。(1996年,2000年,2004年)作为“严格的父亲”家庭模式的一部分,把国际社会表现为一个大家庭。正如严厉的父亲有责任通过管教和惩罚他的孩子来教导他的家人明辨是非,工业化国家对非工业化国家,即第三世界国家发号施令,教导他们。由于制裁就是惩罚的比喻似乎符合这种模式,但这里可能会出现一个问题,关于俄罗斯在这个故事中的角色。许多隐喻表达把俄罗斯描绘成一个竞争对手,而不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例如,“俄罗斯不再是冷战时代的战败国”,“[...]让俄罗斯觉得他们突然之间不费一枪一弹就赢得了所有的地盘,这在地缘政治上违背了我们的利益”。(《华盛顿时报》,2014年10月23日)这种描述主要是负面的,反映出恢复两极世界的前景被认为是非常不可取的。在这种情况下,“严格的进一步”比喻是没有成效的,因此,世界共同体的比喻意味着,除了国家-成人和国家-儿童模型之外,还有国家-竞争对手:“克里姆林宫的行为肯定是好像它对美国或欧盟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华盛顿邮报》,2014年11月25日)“国家即人”的比喻被“国家的力量”的比喻所扩展,根据这个比喻,“力量即军事力量”:
然而,新的咄咄逼人的语气恰逢俄罗斯核武器的大规模升级,反映出莫斯科再次决心与美国的核武库保持同步(《卫报》,2015年1月4日)。
因此,Lakoff(2000,2004),似乎是不完整的概念化美国在乌克兰冲突的外交政策。本研究揭示的隐喻国家是竞争对手,被网络媒体用来描绘社区的事态。根据这一观点,本研究确定的另一个生产源域,“战争”,可以被视为支持的竞争对手模型。
源域“战争”传统上用于美国政治话语中,以证明政府在各种冲突中的政策是合理的。源域意味着物质力量的表现,赢家和输家之间的直接竞争。这场“战争”表现为理性力量和非理性力量之间的斗争。理性力量,美国和欧盟,必须抵制俄罗斯这个非理性的角色,它正在“恐吓”乌克兰和其他后苏联国家。这场战争已经在外交、贸易和意识形态方面爆发。在这种模式下,制裁被视为武器。如果每个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些“理性力量”在类似冲突中的作用,这个“拯救故事”可能会显得未经修饰;例如,在科索沃。“但是框架一旦根深蒂固就很难消除”(Lakoff,2003,p 1)。
外交政策是一盘棋的隐喻模式是概念隐喻政治是运动的一部分,政治是运动,它把政治描述为一系列的棋步(政治决策)由战略家或大师玩的。玩家的目标是将死对手的国王。由于游戏的结果完全取决于玩家的技巧,这个比喻可能有负面的含义。2由于政治玩家操纵的棋子是人,人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错误可能会付出太多的代价。
传统的“严父”模式意味着当民族儿童吸取教训并服从权威时,冲突就结束了;然而,一个长期存在的对抗故事的可能结果,包括作为惩罚的制裁或作为武器的制裁,是不容易预测的。此外,“严父”模式,足以证明美国参与各种冲突,如果这位“严父”向自己的对手明辨是非,福尔斯就会摔成碎片。
参考文献
Boroditsky, L. (2000). Metaphoric structuring: understanding time through spatial metaphors.
Cognition, 75(1), 1-28.
Burnes, S. (2011). Metaphors in press reports of elections: Obama walked on water, but Musharraf was beaten by a knockout. Journal of Pragmatics, 43(8), 2160-2175.
Casasanto, D., & Dijkstra, K. (2010). Motor Action and Emotional Memory. Cognition, 115(1), 179-185.
Charteris-Black, J. (2011). Politicians and rhetoric: the persuasive power of metaphor. London, UK: Palgrave MacMillan.
Charteris-Black, J., & Musolff, A. (2003). ‘Battered hero’ or ‘innocent victim’? A comparative study of metaphors for euro trading in British and German financial reporting.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2(2), 153-176.
Congress.gov. (2015). H.Res.758. In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U.S. Recovered from https://www.
congress.gov/bill/113th-congress/house-resolution/ 758/text Croft, W., & Cruse, D. (2004). Cognitive linguistics.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ancygier, B., & Sweetser, E. (2014). Figurative language.
Cambridge textbooks in linguistics).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European Leadership Network. (2015). Overview: Russian military doctrine 2010. Recovered from http://www.europeanleadershipnetwork.org/overviewrussian-military-doctrine-2010_1838.html Forbes. (2014, March 1). Recovered from http://www.forbes.com/sites/gregsatell/2014/03/01/5things-you-should-know-about-putins-incursioninto-crimea/#2f6608841143 Forbes. (2014, April 4). Recovered from http://www.forbes.com/sites/realspin/2014/04/04/what -would-reagan-do-about-russias-seizure-ofcrimea/#69de4d10451d Forbes. (2014, September 1). Recovered from http://www.forbes.com/sites/pascalemmanuelgobry/20 14/09/01/once-more-on-russia-andukraine/#5a0c7fed39b1 Forbes. (2014, November 24). Recovered from http://www.forbes.com/sites/kenrapoza/2014/11/24/ro ubini-says-russia-wants-its-empireback/#386dca851b9a Forbes. (2016, February 12). Recovered from http://www.forbes.com/sites/kenrapoza/2016/02/12/rus sia-should-strike-first-on-sanctions-lift-eu-foodban/#c52786f73e81 Forbes. (2016, February 17). Recovered from http://www.forbes.com/sites/kotlikoff/2016/02/17/cutti ng-a-deal-with-russia/#245247859d9b Goatly, A. (2007). Washing the brain. Metaphor and hidden ideology. Amsterdam: NL; Philadelphia, PA: John Benjamin Publishing Company.
Jostman, N., Lakens, D., & Schubert, T. (2009). Weight as an embodiment of importance.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9), 1169-1174.
Lakoff, G. (1996). Moral politics. What conservatives know that liberals don’t (2nd edition, 2002, published as Moral Politics: How Liberals and Conservatives Think).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akoff, G. (2000). Metaphorical thought in foreign policy: why strategic framing matters to the global interdependence initiative. Internal Report. New York, NY: Aspen Institute.
Lakoff, G. (2002). Moral politics: how liberals and conservatives think (2nd ed.).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akoff G. (2003) Metaphor and war, again. Recovered from http://www.alternet.org/story/15414/metaphor_and_w ar%2C_again Lakoff, G. (2004). Don’t think of an elephant! Know your values and frame the debate. White River Junction, VT: Chelsea Green.
Lakoff, G., & Johnson, M. (1980-2003).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IL: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Matlock, T. (2004). Fictive motion as cognitive simulation. Memory and Cognition, 32(8), 13891400.
Oxford Dictionaries. (2015). Recovered from http://www.
oxforddictionaries.com Pragglejaz Group. (2007). MIP: a method for identifying metaphorically used words in discourse. Metaphor and Symbol, 22(1), 1-39.
Boroditsky, L. (2000). Metaphoric structuring: understanding time through spatial metaphors.
Cognition, 75(1), 1-28.
Burnes, S. (2011). Metaphors in press reports of elections: Obama walked on water, but Musharraf was beaten by a knockout. Journal of Pragmatics, 43(8), 2160-2175.
Casasanto, D., & Dijkstra, K. (2010). Motor Action and Emotional Memory. Cognition, 115(1), 179-185.
Charteris-Black, J. (2011). Politicians and rhetoric: the persuasive power of metaphor. London, UK: Palgrave MacMillan.
Charteris-Black, J., & Musolff, A. (2003). ‘Battered hero’ or ‘innocent victim’? A comparative study of metaphors for euro trading in British and German financial reporting.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2(2), 153-176.
Congress.gov. (2015). H.Res.758. In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U.S. Recovered from https://www.
congress.gov/bill/113th-congress/house-resolution/ 758/text Croft, W., & Cruse, D. (2004). Cognitive linguistics.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ancygier, B., & Sweetser, E. (2014). Figurative language.
Cambridge textbooks in linguistics).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European Leadership Network. (2015). Overview: Russian military doctrine 2010. Recovered from http://www.europeanleadershipnetwork.org/overviewrussian-military-doctrine-2010_1838.html Forbes. (2014, March 1). Recovered from http://www.forbes.com/sites/gregsatell/2014/03/01/5things-you-should-know-about-putins-incursioninto-crimea/#2f6608841143 Forbes. (2014, April 4). Recovered from http://www.forbes.com/sites/realspin/2014/04/04/what -would-reagan-do-about-russias-seizure-ofcrimea/#69de4d10451d Forbes. (2014, September 1). Recovered from http://www.forbes.com/sites/pascalemmanuelgobry/20 14/09/01/once-more-on-russia-andukraine/#5a0c7fed39b1 Forbes. (2014, November 24). Recovered from http://www.forbes.com/sites/kenrapoza/2014/11/24/ro ubini-says-russia-wants-its-empireback/#386dca851b9a Forbes. (2016, February 12). Recovered from http://www.forbes.com/sites/kenrapoza/2016/02/12/rus sia-should-strike-first-on-sanctions-lift-eu-foodban/#c52786f73e81 Forbes. (2016, February 17). Recovered from http://www.forbes.com/sites/kotlikoff/2016/02/17/cutti ng-a-deal-with-russia/#245247859d9b Goatly, A. (2007). Washing the brain. Metaphor and hidden ideology. Amsterdam: NL; Philadelphia, PA: John Benjamin Publishing Company.
Jostman, N., Lakens, D., & Schubert, T. (2009). Weight as an embodiment of importance.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9), 1169-1174.
Lakoff, G. (1996). Moral politics. What conservatives know that liberals don’t (2nd edition, 2002, published as Moral Politics: How Liberals and Conservatives Think).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akoff, G. (2000). Metaphorical thought in foreign policy: why strategic framing matters to the global interdependence initiative. Internal Report. New York, NY: Aspen Institute.
Lakoff, G. (2002). Moral politics: how liberals and conservatives think (2nd ed.).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akoff G. (2003) Metaphor and war, again. Recovered from http://www.alternet.org/story/15414/metaphor_and_w ar%2C_again Lakoff, G. (2004). Don’t think of an elephant! Know your values and frame the debate. White River Junction, VT: Chelsea Green.
Lakoff, G., & Johnson, M. (1980-2003).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IL: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Matlock, T. (2004). Fictive motion as cognitive simulation. Memory and Cognition, 32(8), 13891400.
Oxford Dictionaries. (2015). Recovered from http://www.
oxforddictionaries.com Pragglejaz Group. (2007). MIP: a method for identifying metaphorically used words in discourse. Metaphor and Symbol, 22(1),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