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升入大四的我,正式开启了硕士申请的漫漫旅途。
事实证明,这一路走来,其艰辛程度绝非一般人所能及。我的主申方向是香港,也就是港前三里的港大和港中文。当然,这一申请抉择的前提是:第一,我对自己3.72的cGPA有充分自信;第二,家里非常建议我去读香港,而我也受他们影响加上自己考虑,强烈地想要达成这一目标;第三,我也选定了几所保底学校。不过说是保底,其实最差的学校都没有低于QS前50名。我当时选定的学校和专业名单是这样的:
学校名称 | QS排名 | 国家/地区 | 专业名称 |
---|---|---|---|
新加坡国立大学 | 8 | 新加坡 | MA English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
伦敦大学学院 | 9 | 英国 |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
伦敦大学学院 | 9 | 英国 | Applied Linguistics MA |
香港大学 | 17 | 中国香港 | Master of Arts in the field of Linguistics |
香港大学 | 17 | 中国香港 | Master of Arts in the field of English Studies |
爱丁堡大学 | 27 | 英国 | MSc Applied Linguistics |
香港中文大学 | 36 | 中国香港 | MA English (Literary Studies) |
香港中文大学 | 36 | 中国香港 | MA Intercultural Studies |
香港理工大学 | 47 | 中国香港 | Master of Science (MS) in Generative AI and the Humanities -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
可以说,我是铁了心想去香港了。当时机构和我联系时,我们就敲定了这个方案,8个项目有5个都是香港,附加1个新加坡和2个英国(一个UCL和跨文化和爱丁堡的AL),机构还附赠了一个UCL的AL。当时,其实我还有澳洲的选择,但我并没有任何想去澳洲留学的打算或欲望,又觉得澳洲的整体印象就是“水”,墨尔本又非常难申请,还不如不申了。不过最后,我自己还是抱着试一试总比不试好的想法,DIY投了墨尔本的AL和新加坡南洋理工的英语研究。
但当时,我知道前方的阻碍很大,一是我的语言成绩不够,当时雅思只有6.5(5.5)的分数,和大部分院校(包括HK)要求的7.0尚有差距;二是我也知道自己想去的香港近几年的申请情势算不上很妙,大量内地985/211的优异学生涌入香港,就意味着申请之路一定压力重重。因此,我也做好了打长期战的准备。
但是,我没想到,这所谓的“长期战”变成了一场看不到头的远足。
自申请资料递交后,我再也没能收到来自任何地方的哪怕一点风声。2024年11月,我DIY的墨尔本发来了“Being Assessed”,这意味着我因为激烈竞争被放入了墨大的waiting list中,墨大不想直接拒我,我的成绩又不足够出众,再加上澳洲缩招的形势,他们说直到下一年1-4月才会出结果。
然后,在2024年底,Poly-U给我发来了拒信,但不是邮箱通知,而是完全没有通知。那天只是随手一翻,我登入系统,便看到了Poly-U冷冰冰的Not successful。说到底,我也不奇怪Poly-U会第一个拒我,因为毕竟我的英专和Generative AI实在有如隔了一道天堑,若没有在本科立下扎实的coding基础,我想哪怕Poly-U肯录取我,我也将在Postgrad面临重重阻碍吧。不过Poly-U这一手发拒信连邮件都不发的操作确实恶心到我了。
后来,应该是在2025年1月份,我收到了UCL的拒信,这时距离我开始申请已经过去了5个月,不但没有一封offer,反而拒信先收到了3封。尤其是UCL的两封拒信更是让我内心极度受挫。UCL虽然排名靠前,但说到底其“水校”的性质和较为宽松的入学门槛也都几乎是人尽皆知。我原来是拿UCL做保底的,但万万没想到会直接翻车,成了小丑。这下,我真的慌了。UCL都申不上,我当然害怕2025毕业之后会真的会没学上要去gap。
在不安和焦虑中,我的身体开始频繁上火,嘴上和脸上的燎泡和痘痘不断在爆,就像我的压力一样。每天,我都执着地翻着邮箱,渴望能有一所学校“收留”这个可怜的、深陷于25Fall焦虑的“好学生”,但重复的结果只有失望和空空如也的邮箱,就好像我从来没有申请过任何学校。
情急之下,我开始自己加申澳门大学和港浸会。这两所QS200名开外的大学,在曾经的我眼中就是不入流的学校,但当时我已然慌了。虽然我依旧安慰自己还有机会,但现实一次次的打脸嘲讽已经将我的命运推向了一个无底深渊,在无尽的坠落中,我眼看着身边人一个个拿到了自己心仪学校的offer,而我却只能任由自己坠落。深渊好像没有尽头,而为了抓住点什么,我只能出此计策。
2025年2月6日,那一天是正月初九,我在焦虑中刚刚度过了农历新年。这一天,我约好和几个哥们一起出去玩。在车上,我们东扯西谈,而我在一个谈话间隙中掏出手机惯例式地查看微信。突然,我发现自己的机构群里貌似多了几条信息。又要补什么材料?真烦啊,好不容易出来玩一天就不能轻轻松松的吗?
然后我点开了群聊,看到了……
很难形容我当时的心情,带一些苦涩又异常激动,一颗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又好像有其他的什么在继续缠着我。飞速点开,一封写着自己名字的conditional offer出现在面前,我才好确认这一切都是真实的。
我终于有底气继续等了!这就是我当时的第一想法。爱丁堡固然是一所不错的大学,QS排名27的同时,AL的单科排名更是全球第六,可谓享誉世界,也算是爱丁堡顶梁柱之一。但是,我心里对香港依旧充满执念。这一想法还是在持续影响着我——哪怕拿到了爱丁堡的offer,我也要继续等香港,那里才是我的归宿。
另外一重担忧则是语言。我自知自己的语言水平去考到7(6.5)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当时也认定自己90%要去读语言班了(如果真的去英国)。当然,我也心有不甘,但接连3次考出6.5(5.5)也令我的自我怀疑达到了顶峰。我对雅思也达到了一种PTSD的状态。我妈当时劝我过年后去考一次试试,哪怕裸考,我就用各种理由推辞了,我也知道自己在逃避,但我考试有个标准:“不打无准备的仗”。既然过年期间自己还要准备考专八,那就没时间准备雅思,即使考了也不会过的,早晚要考,不如晚点准备准备再上。我如是想。
之后,3月19日,我收到了澳门大学的面试。虽然明知道自己大概率不会去了,毕竟这个260名和27名的alternative摆在这里的话,我想做抉择就像是要去清北还是济南大学一样简单吧,但我还是参加了面试。虽然依旧紧张,但全英文的沟通还是可以应付得了。四年积累的经验让我稍微结结巴巴地捱过去了。唉,什么时候我才能争气点呢,面试完之后我也止不住叹息自己很糟糕的口语水平(其实还好,只是我本人不够满意)。继续等吧,机构说3/4月就是香港下offer的高峰期,哪怕等不来我还有爱丁堡一张王牌,哪怕语言不够我也可以考虑语言班不是?雅思,等等再说吧。
不过,我的想法和计划很快就被彻底打乱了。2025年3月26日,上午例行查邮件时,一封offer突然闯入我的视野中。
是墨尔本大学的两年制应用语言学硕士,说实话,我丝毫没想过“Being assessed”的我会被捞起来。此时,我虽然非常高兴,但我还是对澳洲没什么想法。直到我突然想起导师Alice和我说过的一句话。
“Leo,如果你想继续深造PhD的话,那我推荐你去读两年的MA而不是一年的。因为两年最起码可以做出一些成果来,一年时间实在太短了,你来不及做什么就毕业了,等到毕业之后申请PhD基本上还要再gap,会有些浪费时间。”
我当时听到这句话时,是Alice正在给我分析澳门大学的一些好处。不同于英、港、新,澳大的英语研究是两年制硕士。要说澳大的排名低,那的确是绕不开的短板,但相对于英港新,澳大最大的好处就是它的学制对于申请PhD的学生来讲实在是值得心动,以至于哪怕我收到爱丁堡的offer,也不住在想着澳门大学的事情,也不想百分之百放弃它。
现在,到手的机会这不就来了吗?墨尔本的AL就是两年制不说,墨大本身也和澳洲其他的大学能够拉开断档,算是澳洲少有的难申请的大学,学术声誉也是一等一的好。论及排名,虽单科排名确实不如爱丁堡的AL全世界第六,但墨大13名的综合排名却比爱丁堡还高一截,在自己被UCL和新国立接连拒绝后算是自己能申到的排名最好学校了,没有之一。
于是,我开始进一步了解墨大的AL。然而,随着调查,我开始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第一,墨大要求4月16日前就要accept或是decline这封offer,那天是3月26日,这意味着时间并不多。
第二,我4月16日肯定还没毕业,就意味着我要接受的话就一定要先换con coe出来。
第三,要换con coe,我就一定要满足它的语言要求,因为墨大明确提到了,con coe是只有条件仅剩下毕业一个时才可以发下的。
那么我能得到的结论就只有——我必须在4月16日前满足墨大的语言要求,才有资格去入学,否则,我只能被迫decline好不容易才到手的这封offer。当时,我正在面临专八考试,也就是3月29日。随之而来的是Reading Week,我想这就是我唯一的机会了。
裸考吧。管他娘的考过考不过,算逑。
专八考试结束,我便火急火燎前往深圳。是的,哪怕自己学校里有考点,但这个让我失败了三次的地方我实在是产生了极大的阴影。既然正好是Reading Week,不如直接去深圳考一场吧,考完再去朗玩好好玩玩,我如是想。
于是,我这个J人做过最P的一件事来了,这场临时起意的考试,在上午的口语就给了我狠狠一记闷锤。口语是我考前唯二准备的东西,但当天考试从Part 2开始就是我准备范围以外的东西了。好在我Part 2有惊无险地过了,但随之而来的Part 3抽象问题给我一问一个懵,越往后面我就越像个人机一样呆呆怔怔半天也组织不起像样的答案。
完了。
走出考场,我脑子里闪现的就两个字,整个人软趴趴地像一具行尸走肉一样漫步在华强北。深圳迎来了难得的好天气,气温刚好适宜出游。我记得那天深圳中心公园里散步的人特别多,但我一点看风景的心情都没有。
“妈。”
“考完了?”
“嗯。能说几句吗?”
“嗯,我听着。”
“完了。”
“怎么呢?”
“口语完蛋了。人家问我问题,我都答不上来。”
“……”
“我下午不考了。口语烂成这样,我已经失败了,5.5都拿不到!”
“孩子,我理解你,你如果不想考,我们也不会有任何意见,但你还是建议你去考一考试试,哪怕涨涨经验呢?”
“……”
我心里还是有动摇的,但我已然觉得自己失败了。这次失败就意味着我放弃了墨大的offer,放弃了爱丁堡语言通过的机会,放弃了去给香港补语言成绩的机会。但最后,谁知道呢!也许是我妈几句话的作用,也许是自己真觉得无所谓了,下午我还是按时走进了考场。
“随便了,爱过不过,反正这次我也一点都没准备。”戴上耳机,听力部分开始后,我却发现电脑上的这些题目好像没这么难了。以前,我听力是笔试中最薄弱的环节,这次,由于我没啥执念了,我就当是玩一样,遇到听不到的空我就直接放过不纠结了,结果,整个四篇下来,自己发现好像做得还行。阅读更是抽到了自己专业的Language diversity,哪怕是细嚼慢咽四篇做完也还剩下10分钟,作文上来我就开始直接套专八作文用过的几个模板,结果也发现还挺好用的。
出了考场,我整个人有点哭笑不得,因为这三科考得太顺了,但我又想,反正口语砸了,其他科考得好又有什么用呢?
时间来到三天之后,我当时还在上课,打开雅思网站,我的第一反应是,我是不是登错账号了?这是不是别人的成绩?再一看,自己的!口语竟然也有6.5,其他呢?其他竟然也并没有低于6.5的,总分还到了7!我也是激动地差点没从椅子上蹦起来,这种痛……真的只有鏖战过雅思的人才知道。三战三败,已经让我产生了巨大阴影,第四战,如果我选择了逃避下午的考试,我不会得到任何什么,但我还是去面对了,并拿到了最好的结果。这下,爱丁堡的语言班可以直接豁免了,墨大的语言条件也满足了。
现在摆在眼前的只剩一件事了。在香港继续0 offer的局面下,墨大,接,还是不接。
在那之后,我又和有申请经验的堂姐、身边的同学、Alice和之前的TA都聊过了,得到的答案都出乎意料的一致。若以深造PhD为前提,墨大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一是两年制的学制更适合长线发展,二是两年的时间足以和墨大的导师线下套磁,获取读博的机会。据导师说,澳洲读博的机会不仅比香港多,申请到全奖的机会也相对较多,申请难度也没那么高。
在和家里反复磋商之后,我最后真的选择了墨大。从香港、英国,辗转世界的offer旅程,墨大这个结果是我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但我也不后悔,只希望这对我未来的前景能够有所帮助。
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