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本文仅供个人学习归纳使用,请勿传播、商用。本文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使用翻译软件进行未精校的粗略翻译,结果仅供了解参考。本文不能作为了解原作者观点的可靠依据,欲了解作者观点,请参照原文理解。

多模态隐喻(重塑)框架:后疫情时代新媒体上中国湖北省宣传形象的批判性分析
Multimodal metaphor (re)framing: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romotional image of China’s Hubei Province in the postpandemic era on new media

Yufeng Liu and Dechao Li


本研究将多模态隐喻作为(重塑)框架工具,分析了一则由中国政府制作、并在 YouTube、抖音(中国版 Tik Tok)和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上传播的 10 分钟湖北省宣传视频。该视频向世界介绍了湖北省在疫情前、疫情中和疫情后的情况,旨在消除西方媒体描绘的“武汉病毒”和“中国病毒”的偏见形象。本研究借鉴了 MIPVU(Metaphor Identification Procedure Vrije Universiteit,隐喻识别程序自由大学版)、隐喻的多模态性以及 CDA(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批评性话语分析),分析了中国政府如何尝试通过诸如战争(WAR)、桥梁(BRIDGE)、手(HAND)和背影(BACK)等隐喻,将湖北重塑为一个充满勇气、繁荣和人性的地方。研究还讨论了此类隐喻使用的利弊,并结合了适当的语境和社会文化关联性。该研究提供了基于 CDA 的多模态隐喻分析的实践操作,并通过社会学的框架理论证明了整合翻译、隐喻和符号学研究的可行性。

关键词:隐喻;多模态;(重塑)框架;新媒体;冠状病毒;武汉


最后修改:2025 年 06 月 22 日
喵~